

崖柏藝術館老板齊建文
齊哥崖柏藝術館落于保定市天威中路力高古玩市場199號《齊哥崖柏藝術館》、主營:崖柏
聯系人:齊建文
電 話: 15032225678



崖柏全國有,太行料為尊。太行料之所以好,主要因為崖柏太行料的香味更佳的醇厚,沁人心脾,尤其是太行老料,這是在山崖經過百年千年的自然風化而留下來的珍貴之寶;其二,由于地理環境的關系,崖柏太行料比其他地區的品質要好一些,料子的密度更高而且木質的質感更加細膩,老料一般都是干透的,所以密度值是實打實的。崖柏全國有,太行料為尊!

形態特征
太行崖柏為灌木或喬木;枝條密,開展,生鱗葉的小枝扁。葉鱗形,生于小枝中央之葉斜方狀倒卵形,有隆起的縱脊,有的縱脊有條形凹槽,長1.5-3毫米, 寬1.2-1.5毫米, 先端鈍,下方無腺點,側面之葉船形,寬披針形,較中央之葉稍短,寬0.8-1毫米, 尖頭內彎,兩面均為綠色,無白粉。
雄球花近橢圓形,長約2.5毫米, 雄蕊約8對,交叉對生,藥隔寬卵形,先端鈍。幼小球果長約5.5毫米,橢圓形,種鱗8片,交叉對生,最外面的種鱗倒卵狀橢圓形,頂部下方有一鱗狀尖頭。未見成熟球果。

特質
北方山脈少土少水分,懸崖之上往往是少量塵土附著,崖柏在這樣貧瘠的環境生長,養分吸收少,生長極為緩慢,絕大部分都在生長過程中,由于養分缺失、風刮水沖而斷折枯死,幸存下來的都是千里挑一的,十年未必能長一毫米直徑,故而質地非常致密和堅硬。
太行山脈山石嶙峋,崖柏生長難度大,通常都是從巖石縫隙中擠出生長空間,所以其毛料根部通常會隨著巖石形狀生長,不會是過于肥大的普通柏樹根,常見的往往是扁形的根部;其外皮通常由于年份長,會覆蓋上非常厚實的包漿,呈現出灰白色的質地,稱為“白皮料”、“白粉料”。
生長環境越惡劣,巖石縫隙越窄小,往往料質越好,其香味是那種很悠遠醇厚的淡香,切口斷面通常覆水后呈現紅褐顏色,年輪非常細密,用放大鏡都難以數清。


選擇
崖柏乃天材地寶,有的適合作造型自然件,有的適合雕刻,有的適合做把玩,有的適合聞香,不一而足,各有妙用。從特點考察,崖柏考察指標眾多,其中最直觀的,就是沉水與否,就大多數情況而言(排除保存不善,暴曬之后的干料),沉水的料子通常密度油性年份會更好(這三個指標往往是一體的,年份越長,其他特征也會越好),但也存在不沉水,但卻是極好的香料或者造型料。

經濟價值
崖柏料各個產區都有好的料子,但總體而言,太行山脈出產的崖柏整體材質最佳。


崖柏的歷史
有人說崖柏是“活化石”,這可不是吹的。
崖柏起源于三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和恐龍是一個時期的生物,經過多番調查和研究后,世界林木研究專家組(SSC)將其認定為了世界上最稀有、最古老的裸子植物。
不過這里的“最古老”和“最稀有”前面其實都應該加上一個“如今現存”的限定,畢竟據生物學家推測,最初的裸子植物應該起源于34500萬年前道39500萬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紀,那個時候連恐龍都還沒有,更不用說崖柏了。
然而即便如此這對于人類來說依舊是一筆十分寶貴的財富,單就學術領域來說,它的存在就是人們對于3億年前地球的各種猜測最好的判定標準,就是因為有了崖柏,許多學說不再是毫無根據的假說,對于歷史和生物界來說,它的價格比起最出名的文玩圈反倒還要高出許多。
也不怪國內會喜不自勝的直接將之奉為“國寶”,給它冠上了“植物中的大熊貓”的稱謂。
有人說崖柏是“活化石”,這可不是吹的。
崖柏起源于三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和恐龍是一個時期的生物,經過多番調查和研究后,世界林木研究專家組(SSC)將其認定為了世界上最稀有、最古老的裸子植物。
不過這里的“最古老”和“最稀有”前面其實都應該加上一個“如今現存”的限定,畢竟據生物學家推測,最初的裸子植物應該起源于34500萬年前道39500萬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紀,那個時候連恐龍都還沒有,更不用說崖柏了。
然而即便如此這對于人類來說依舊是一筆十分寶貴的財富,單就學術領域來說,它的存在就是人們對于3億年前地球的各種猜測最好的判定標準,就是因為有了崖柏,許多學說不再是毫無根據的假說,對于歷史和生物界來說,它的價格比起最出名的文玩圈反倒還要高出許多。
也不怪國內會喜不自勝的直接將之奉為“國寶”,給它冠上了“植物中的大熊貓”的稱謂。


石壁上的崖柏
所以也不怪崖柏的價格會那么高了,尤其是中國民間還流傳著許多崖柏故事,不少名人都和其牽扯不清的情況下。
相傳公元前2700多年前曾出現過這樣一個奇跡——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這事放古代幾乎可以用神跡來形容,不知多少人因為這短短的一條信息前赴后繼的去尋找這種神奇的“茶”,但都一無所獲,一直到公元1578年,漫長的四千多年過去了,終于有人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
醫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木部低三十四卷中引經據典,詳細記載了崖柏的功效,稱其:“人食之而體輕,長期服用,使人潤澤美色,耳聰目明,不饑不老,輕身延年”。前前后后一共花了五頁,從外部特征到內在質量,再從《史記》到現有臨床實踐的記錄,無論是其藥性還是療法都面面俱到。
書中對于崖柏的描述也很有意思,稱崖柏:“其子實氣味豐美可也,其柏異于他處,木之紋理,大者多為菩薩云氣,人物鳥獸,狀極分明可觀。有盜得一株徑尺者,值萬錢,宜其子實為貴也”,似乎莫名有一種神仙氣度。


古代甚至有煉丹師因此將崖柏當成了長生不老藥的必備組成部分。
這份影響力甚至一直流傳到了國外。
1848年,英國的植物學家羅伯特·福均來到中國尋找優質的茶葉,循著《本草綱目》上的描述,他一心想要找到上面能夠延年益壽的神奇之茶——崖柏,可是在中國兜兜轉轉十幾年,卻依舊一無所獲,只能打道回府。
直到1892年4月,法國傳教士法戈斯(R.P.Fmpes)在重慶市城口縣海拔1400米處的石灰巖善地首次獲得了崖柏的標本,并將之帶回了法國。


七年之后,法國巴黎、德國森根堡、英國皇家愛丁堡和皇家克佑總共四個國家博物館收藏了崖柏標本,不少科學家研究和引用的標本就是來自于這四個博物館中的收藏,為此還激發了不少學者、傳教士等來中國尋找神秘的崖柏,然而讓人失望的是,在那之后的一個世紀,崖柏再沒有出現在人們眼前過。
1984年《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上出現了崖柏的名字,將其列為瀕危種,為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后來在撰寫《中國植物紅皮書——稀有瀕危植物》的過程中,曾有人多次前往產地調查,結果都一無所獲,這不得不讓人產生了不好的聯想。
于是1998年世界保護聯盟包女干部的1997年度世界受威脅植物紅色名單中,崖柏被列為了已滅絕的三種中國特有植物之一。


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2002年,重慶開縣再度發現了野生崖柏的存在,由此重慶也被認為是世界僅存的崖柏分布地,除此之外,河北和山西交界的太行山脈中也發現了已枯死千百年的崖柏樹根和樹干,于是這才成為了如今大火的太行崖柏。
現在,世界自然聯盟已經將崖柏評委世界級的瀕危物種。



















